近日,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为一名持续性房颤患者实施新型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脉冲电场消融术,成为首批开展PFA脉冲消融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
该患者为63岁女性,因阵发性心悸3年,加重15天入院。入院查体结果显示血压102/77mmHg,心率118次/分,节律不规整,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左房增大(4.3cm),右房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返流颈宽约0.42cm),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间隔卵圆孔未闭,EF:66.0%;胸片提示患者肺淤血,少量胸腔积液,心影改变。
术前查体结果
吉心心内科团队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充分考量各类消融技术对房颤发作的抑制效果后,决定采用房颤脉冲消融术,以期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
王玉库医生术中操作
在心内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王玉库医生采用房间隔穿刺法,在完成右侧股静脉血管穿刺后,通过股静脉鞘将电极送入左房进行标测;分别行左右上下肺静脉射频消融及脉冲消融术,可见肺静脉电位消失。后针对患者后壁基质差的情况进行后壁消融术,确保了手术效果。术后患者无不适症状,房颤节律顺利转复。
术后检查结果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目前房颤的治疗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次手术使用的FARAPULSE一次性心脏脉冲消融导管是一种新兴的心律失常治疗技术,通过施加高频电场脉冲使心肌细胞膜电穿孔,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达到消除及阻止异常电位传递的目的。通过调节参数,脉冲电场消融可以实现心肌特异性消融,较为精确地消融靶向心肌组织,而不损伤毗邻组织。
手术中消融过程左房操作平均时间约20分钟,相较其他消融方式,在保障手术安全的同时,极大提升手术效率,同时低并发症率也有助于提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术后得到持续的健康收益和生活质量改善。
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在Dr. Francesco Lavarra主任的引领下,不断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在房颤和室速等疑难病例的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上,持续深化创新,致力于提供最精准的治疗方案。
自成立以来,吉林心脏病医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紧跟国际医疗前沿,积极引进和探索先进治疗技术,助力更多房颤患者重拾健康。本次首批脉冲导管消融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吉心心内科团队在房颤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了又一新技术的应用,更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了更多安全、创新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若您有其他心脏健康相关的问题,欢迎扫描文末的二维码添加吉心顾问咨询。同时,您也可以关注吉林心脏病医院官方账号,以便及时了解医院的最新动态和心脏健康资讯,吉林心脏病医院始终守护您的心脏健康。
*声明:本文仅为心脏健康科普,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等相关环节,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性意见。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